(相关资料图)
占全省31.76%!震泽省级湿地公园栖息鸟类种类达142种
五月繁花似锦,这个季节成为候鸟迁徙的季节。
近日,震泽省级湿地公园传来好消息:专家在进行鸟类监测时新记录到灰山椒鸟、小灰山椒鸟、巨嘴柳莺3种鸟类。更惊喜的是,再次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(wú)。截至目前,震泽省级湿地公园鸟类种数达到16目46科142种,占苏州市鸟类的37.96%,江苏省鸟类的31.76%,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。
震泽长漾湿地
苏州位于东亚—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,作为吴江地区重要的湿地组成部分,震泽省级湿地公园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“中转站”,栖息着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及珍稀濒危物种。据苏州市林学会专家团队介绍,黄胸鹀为迁徙过境的旅鸟。主要栖息于大面积稻田、芦苇地或高草丛及湿润的荆棘丛中,对栖息环境十分敏感,喜食植物种子。第一次在震泽观测到黄胸鹀是2014年,第二次是2021年,今年黄胸鹀再次现身震泽,是震泽生态环境改善最有力的证明。
下马浜香樟林鹭鸟
鸟类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示类群。震泽镇已经连续多年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工作,每年都有新增记录,2022年新观测到的黄腹山鹪莺是吴江地区首次记录到,也是苏州市第二笔记录。截至目前,震泽省级湿地公园鸟类累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:黄胸鹀;国家二级保护动物——鹗、红隼、红脚隼、灰脸鵟鹰、水雉等11种。江苏省省级保护动物50种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濒危物种红色名录:极度濒危(CR)1种:黄胸鹀;易危(VU)1种:田鹀;近危(NT)2种:罗纹鸭、凤头麦鸡。
围绕乡村振兴战略,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还开展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建设,已经成为江南乡村振兴的一个典范。通过河道清淤、驳岸整治、水生植物种植等,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和面貌也发生着变化。鸟类新记录的不断突破,画眉、水雉、红喉歌鸲、红隼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稳定的栖息,短嘴金丝燕、黄腹山鹪莺等湿地公园罕见鸟类的出现,下马浜香樟林3-7月连续4年记录到大量鹭鸟夜栖繁殖,体现了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成效。
(苏报融媒记者惠玉兰通讯员震萱 )
标签:
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。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,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自行甄别。如因文章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 进行删除处理,谢谢合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