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苏州古往今来的神医中,有这样一位,凭借着“三钱萝卜籽换个红顶子”的传奇故事,让世人津津乐道,他就是苏州最后一位御医——曹沧洲。
【资料图】
曹家世代行医,曹沧洲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苏州有名的郎中,精理内科方脉,甚得百姓爱戴。到了曹沧洲这一代,他不仅医术高明,更是宅心仁厚,对前来看病的穷人,不但常常免费诊治,还赠送药品,诊所里每天门庭若市。
后人为纪念他,将其位于道前街瓣莲巷4号的医馆,改建为他的祠堂——曹沧洲祠。
图/曹沧洲雕像
一代名医曹沧洲
以“萝卜籽三钱”治愈慈禧太后
关于曹沧洲的故事,民间有多个版本,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“三钱萝卜籽换个红顶子”的传奇故事——
据传,光绪年间,慈禧太后得了重病,头痛、心痛、肚皮痛,病到奄奄一息。北京城内名医无数,却因在用药上害怕担责,使得太后的病愈加严重。
新科状元正好为苏州人,便举荐绰号“赛华佗”的苏州名医曹沧洲,进京为太后医治。
图/《曹沧洲医案》
曹沧洲也是“老江湖”,到了京城,他并没有火急火燎进宫,而是借口路上受了风寒有点小恙,尚需休息几日。
歇着不是闲着,也不是空着,而是通路子探消息:太后凤体有恙有的是啥恙?根子在哪?怎么引起的?不打无准备之仗,需要来龙去脉的搞清楚。
这一查,可把曹沧洲吓一跳。这慈禧太后每日山珍海味,拿燕窝、银耳当饭吃,人参当茶喝。滋补过度,导致消化不良。
于是,他只开了“萝卜籽三钱”,引得一众御医瞠目结舌。谁知这太后饮下药后,当夜就通便,病情很快好转。
自此,曹沧洲名声更甚。得了太后的赐赏后,回到家乡,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,但曹沧洲依旧每日为地方百姓看病施诊。
图/曹沧洲医馆(今为雷允上中医药馆)
有趣的是,曹沧洲看病时,喜劝人多进食萝卜。一来二去,苏州城便有了“早吃生姜晚吃萝卜,郎中先生急得哭”的谚语。
这意味着生长在苏州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,祖上都有可能受过曹沧洲的恩惠。后人为纪念他,将其医馆改建成他的祠堂。
老字号牵手老宅
重现中医“前店后坊”传统格局
走进位于道前街瓣莲巷4号的曹沧洲祠,原先的三进遗留至今还剩两进,坐北朝南,是典型的双门楼建筑。
图/曹沧洲祠
第一进的客堂是硬山式,过石库门楼,中间是天井,门楼是双门楼,朝天井的一面题有“厚德载福”,装饰着花草图样,寓意吉祥如意。
第二进为享堂,也是硬山式,面阔三间11米,进深八檩17米,梁为雕花梁,匾额上书“心济苍生”。
从享堂东侧轩廊门进去,又有一座小庭院。紧贴享堂西墙,为二层楼的东厢房,祠堂原本还有西厢房,现为隔壁民居的一部分。
图/曹沧洲祠
2008年,曹沧洲祠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缮,后一直作为道前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和社区活动中心使用。但建筑上的问题不少,屋面残损严重,瓦片残缺;东厢楼门窗残损不堪,享堂西的前廊柱开裂残损严重,存在安全隐患。
2020年,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,姑苏区再一次对曹沧洲祠进行修缮。作为32号街坊保护与更新项目重要一环,助力吴门医派特色传承与发展。
图/雷允上中医药馆
如今,曹沧洲祠的第一、二进修缮完成后,根据其历史文化属性选择了苏州本土的医药老字号雷允上进驻,活化利用为中医展示馆对外开放。
雷允上进驻后,将中医“前店后坊”传统格局重现,内部包括了中医坐堂、中药铺、非遗文化展示、吴医文化展示、文创产品等等。
一条古巷,阅尽众生无数,巷子里的风,永远不急不缓。清末民初的瓣莲巷4号,是曹沧洲行医问诊的医馆;如今此处,摇身一变为中医药馆,古建老宅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,一脉相承。
游览攻略
景点:曹沧洲祠
地址:苏州市姑苏区道前街瓣莲巷4号
门票价格:免费
交通:地铁1号线至养育巷站2号口
特别鸣谢: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
标签:
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。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,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自行甄别。如因文章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 进行删除处理,谢谢合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