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北网
当前位置:首页>资讯 >

长知识!"感恩图报""莼鲈之思"等成语都与苏州有关

时间 2023-01-29 10:06:03 来源:姑苏晚报  


(相关资料图)

用“苏作”成语讲好“苏州故事”

“感恩图报”“莼鲈之思”等成语与苏州有关

本报讯(记者 梅蕾)新春佳节期间,苏州的园林、古镇等各大景区人流如织。人们在领略江南好风光的同时,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。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会长王建军对此表示,现在有不下30条成语和苏州有关,要是大家在游玩时能够知晓这些成语原来就出自我们苏州,那可是长了见识还多了一份惊喜。

王建军介绍,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曾在江苏省社科联申报了一个研究课题“江苏成语地图”,他就负责“苏州成语地图”的编写工作。“苏作”原来专用于指称苏州当地制作的工艺品,“苏作”工艺品一向具有“精、细、雅、巧”等特点,这些特点同样为苏州本土成语所具备,于是王建军也称这些成语为“苏作”。他告诉记者,判断一个成语是否属于“苏作”成语,大致有5个标准:第一,该条成语出自苏州本土人士之手,如“匹夫有责”;第二,该条成语反映苏州本土人士的行状(事迹),如“粉墨登场”;第三,该条成语反映苏州的历史传说,如“覆水难收”;第四,该条成语涉及的人事发生在苏州境内,如“司空见惯”;第五,该条成语涉及的内容在苏州有相关历史遗存,如“顽石点头”。一个成语但凡具备了其中的一点,就可视为“苏作”成语。

“‘苏作’成语有吴市吹箫、三令五申、感恩图报、因地制宜、如火如荼、抉目吴门、覆水难收、负重致远、开门揖盗、士别三日、秀色可餐、莼鲈之思、顽石点头 、司空见惯、雨露之恩、月落乌啼、 曲径通幽、万籁俱寂、翻江倒海、壮士断腕、双管齐下、先忧后乐、名落孙山、横峰侧岭、将心比心、珠光宝气、森严壁垒、粉墨登场、匹夫有责。”在王建军看来,“感恩图报”“莼鲈之思”“顽石点头”是3个较有代表性的“苏作”成语。“感恩图报”,讲述的是伍子胥当年在南逃奔吴的途中曾受到郑国一名渔翁的救助。后来,他带兵攻打郑国,郑国国君派渔翁前来求和。伍子胥不仅慨然应允撤兵,而且将渔翁父子带回吴国,赠太湖之滨的渔洋山以报救命之恩。“莼鲈之思”,讲述的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张翰在洛阳担任大司马东曹掾期间,洞悉官场的凶险与黑暗,急流勇退,毅然辞掉官职回归故里、垂钓吴江。“顽石点头”,讲述的是东晋末年的高僧竺道生,因在庐山研习讲授《涅槃经》时主张“人人皆可成佛”而受到众人的质疑,最终被逐出庐山,辗转来到苏州虎丘山。在虎丘,道生不改初衷,面对群石阐发自己的理念,因说理精妙透彻,感动得群石纷纷点头称是,从此名声大噪。

对于如何擦亮“苏作”成语这张名片,王建军建议:一是要继续加大挖掘和认证“苏作”成语的工作力度,不断丰富“苏作”成语的宝库;二是要让“苏作”成语真正地立起来、活起来,使之成为苏州新的文化地标;三是要大力开发与之相关的系列文创产品,如文旅产品(如“带着成语游苏州”)、教育产品(如“编写成语校本教材”)、视听作品(如成语动漫、成语短视频)等。此外,他还表示,成语本身就是前人留下来的语言精品,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古代语言文字信息。苏州本土的学子应该要像对待苏州话那样对待“苏作”成语,加强学习,提高认知,尤其需读懂其中的历史观、文化观和价值观,从而借助“苏作”成语来讲好“苏州故事”。

标签: 感恩图报 莼鲈之思 顽石点头

相关阅读RELEVANT

  • 版权及免责声明:

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。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,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自行甄别。如因文章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:43 520 349@qq.com 进行删除处理,谢谢合作!